第429章 进口粮食(1/2)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卖房子、卖地是家道中落的标志,混到了这一步,就离要饭不远了。
可吴清也是没办法,这缺钱的也不是他,是他山东老家的那些亲戚。
当年他爹横死京城,族里为了帮他报仇也是出了大力气了。
这两年,山东是灾荒不断。
前年发大水,去年是旱灾,今年到了现在可以确定又是一个大旱之年。
连着三年闹灾荒,要是光靠种地,什么家底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族里确实是困难了。
知道他回了国,特意给他写了信,明着是说既然回来了,家里这些血脉亲人们都还盼着他回来呢。
但字里行间也都透出了一股家里有点儿困难,希望你能伸手帮一把的意思。
帮一把那是应该的,他现在做大学讲师的薪水还是挺丰厚的,拿出一部分钱来接济族人问题不大。
但是他二大爷的信紧接着就来了,这封信的内容跟族长的信大相径庭。
二大爷劝他不要听族长的,族中这些年有些不思进取,明明守着青州的水陆码头,却不肯利用地利,只知道守着那几亩地。
非说士农工商,耕读传家才是正统,他提了几次想办实业,都被族长否了。
这次连年大灾,家里终于是扛不住了。
有人就想起了吴清,还有他们家在京城的产业,天天跟族里的老人们耳朵边上念叨,说当年给吴树丰家出了多少力,他得回报啊!
族长是经不住这样一来二去的撺掇,才写的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把京城产业归到族里的祭田,年底的时候都能分些东西。
信的最后又说,他联合了几家兄弟,决定要在青州办个工厂,这样遇见荒年才不会困死在田地里。
但是他手上本钱不足,希望吴清可以入股。
不过二大爷给出来的那个钱数挺大,小吴估了一下,跟他们家产业的体量相仿。
那这事情就是明摆着的,老家遭灾了,他作为一个有能力的族人得支援他们。
而他们都想着他们家在京城的产业,希望他交出来,甭管是族长,还是二大爷,都是奔着这个来的。
但是吴清没法拒绝,当年真的是靠着宗族的力量才让他不仅活下来,还能继续上学。
也是靠着宗族的力量,他才给他爹报了仇,办了后事。
现在是该他回报的时候了!
所以他想顺着他们的意思,把他家的产业兑出去,换成现钱送回去,先帮他们把荒年渡过去。
至于他们是用这笔钱买地,还是办工厂,那他就管不了了。
连安掐着手指头算计着,那个大车店虽说生意还行,但是精力牵扯也大。
住店的都是脚夫和小商贩,鱼龙混杂总是闹事儿,上门打秋风的衙门和地痞也多。
里外里算下来,一年挣不了仨瓜俩枣,还净是事。
卖出去是不心疼,但是咱们也不能贱卖赔钱。
估摸着怎么也得过上三、五个月,才能找到好买家,把生意谈下来。
付宁跟在后头,把他们的对话都听进去了,插话问了一句,“你二大爷想办个啥厂啊?”
“他还没想好,但说了说附近的买卖,大都是织布、肥皂、火柴什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