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2/2)
作为大汉为数不多的老牌世家之一,王允拥有着丰富的人脉和资源,他通知各个世家的手段可谓是多种多样。这些世家虽然心中不满,但面对王允的权势和影响力,也只能选择默默忍受。
王允的这一举动,使得长安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表面上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有了王允的加入,李儒如鱼得水,实力大增。许多世家看到王允的选择,也纷纷跟风站队,除了少数保持中立的世家外,其余的几乎都倒向了董卓一方。
董卓对于王允的投效感到非常满意,心情也因此愉悦了许多。毕竟,连大汉德高望重的王允都屈服于他的权威之下,其他世家在他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蝼蚁罢了。
如今,洛阳的袁家除了袁术、袁绍等外派的族人外,其余人都已被斩杀殆尽,而王家又选择了效忠于自己,杨家则保持中立。整个大汉的局势几乎完全落入了董卓的掌控之中,这让他如何能不高兴呢?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大汉的局势如同一团乱麻。几个皇亲国戚虽然勉强维持着上缴赋税的态度,但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颜面,而非真正为了国家的利益。
袁绍此时正忙于图谋冀州,他的野心和欲望使得他无暇顾及其他。而袁术则在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基本盘,同时对玉玺的下落进行多番打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逐渐静默下来,似乎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
曹操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声望,这让他得以占领青州的几个县城,并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静静地观察着天下的风云变幻,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出手。
兖州的刘岱似乎在暗中策划一些小动作,他的目标是彻底掌控整个兖州。这个举动无疑会引起各方势力的关注和警惕。
青州的大局仍然由北海孔融所掌控,他对曹操的态度就像是打发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样,只给了曹操在兖州、青州、冀州接壤地界的几个小县城。
徐州的陶谦则显得无所事事,他的日子过得相对平静。不过,近日他有些略感风寒,身体状况不佳,毕竟岁数大了,身体也变得有些弱不禁风。
而在北方,林北掌控着平州和幽州的半壁江山。他选择了蛰伏,默默地消化着胜利的果实,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意图。
孙策在父亲孙坚去世后,悲痛欲绝。他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全心全意地为父亲守孝。在这段时间里,孙策深居简出,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
然而,尽管表面上看似蛰伏,孙策内心的壮志并未磨灭。他深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他在守孝期间,并没有停止招募人才的行动。
就在这个时候,周瑜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机缘巧合之下与孙策再次相逢。周瑜对孙策的雄才大略和远大抱负深感钦佩,而孙策也对周瑜的智谋和才华赞赏有加。两人一拍即合,周瑜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孙策的麾下。
此时的大汉,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隐藏着无数的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一场激烈的权力争斗似乎在所难免。这种诡异的平静,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