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射策抽签(1/2)
前来应试之前,申屠灼就知道自己会遭受刁难。
他是由地方郡县以“治剧”之才举荐上来的,池郡守在推举时已经详述了他如何通晓政事,如何花费数年绘制了“千金渠”,从而为河西四郡水利做出贡献。依照大宣察举的应试规则,他理应只需要参加殿试的对策作答。
然而光禄勋告知他的考核方式是:先为射策,再为对策。
射策主要是针对太学生和以明经科被举荐之人,重点考察这些弟子对经学的掌握程度,并不适用与申屠灼。但光禄勋给出的理由是,他少时曾为太学生,与皇子同窗,由诸位博士悉心教习,若非去边关后荒废了学业,本当无惧此项考核。
这就相当于明着给申屠灼加试,而他无法推辞。
射策的考题,通常是由考官将经学中的疑难问题分门别类,按难度分为“甲科、乙科、丙科”,分别写在简册上并加以密封。其中甲科最难,可能涉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乙科常涉及《礼记》中的礼制细节和变革,丙科则为《论语》的基础释义及延伸。
毫无疑问,申屠灼要应试的是甲科。
得知自己要考射策之后,他在张掖郡时就着手经学复习,到了安都更是拜访名师,只为能将自己从前学过的东西捡起来。在此期间,他也曾多次碰壁,被同为太学院弟子的少时玩伴羞辱为家道中落的乡巴佬。
那些人大多已蒙荫庇,能够毫不费力地在朝中为官授职,不像阿兄与他这般,需要豁出性命才能在军中立足,需要尝尽苦头才能得到一个被举荐的机会。
但他也早已不是那个心高气傲的纨绔,任凭外人如何奚落,考制如何变更,他自岿然不动,再多险阻也动摇不了他的心志。
射策考核即将开始,主考官走了进来。
申屠灼抬起头,就看见大司徒祁正初端坐于上,手执十余个密封简策,唇畔带着谦和的笑意,夸赞诸位考生颇有才气,鼓励他们专心应考。
申屠灼:“……”
饶是他心知再坚定,也不免觉得是老天爷在跟自己作对。
祁正初如今位列三公,是五皇子母族的靠山,东宫最大的政敌,皇商擢选的主事人,秦王开辟西境商路的阻碍,以及当年陷害他阿翁的始作俑者。即便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他们一直猜测,和亲公主遇刺一事,多半也与他脱不了干系。
申屠灼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有时候看到仇敌就在眼前,不仅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得不仰其鼻息。要他在这人的手里赢一局,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
秦王不是说,这次射策的主考官应该是太常大人吗?
这是专门为挡他而换的人?
然而千言万语,终是汇成一句“来都来了”。来都来了,还能站起来要求换考官么?只能硬着头皮考了。
祁正初朗声道:“本场为射策考试,我这里有十八签简策,已按甲乙丙三科分好,你们每人上来抽取一签,在我面前拆封题目,再回到案前撰写答卷。各位都是明经科的大才,如何答题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
众考生恭敬应和。
于是从右首第一名考生起,依次上去抽签。祁正初会在核对考生名字与籍贯后,将其对应的签筒取来放到面前。
轮到申屠灼上去时,甲科的签筒中还剩下三个简策。
祁正初很是自然地拿过签筒,亲手晃了晃,递到他眼前,闲谈道:“当真是造化使然,竟能在此遇见故人之子。”
申屠灼按捺住心中的翻腾,伸手欲取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