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 第368章 约瑟夫的神秘武器

第368章 约瑟夫的神秘武器(1/2)

目录

在二战的狂风骤雨中,德国从挪威撤军的决策,宛如一场及时雨,悄然间改变了德国岌岌可危的命运轨迹,成为挽救德国的关键一步。

彼时,德国为了实现进攻莫斯科的战略目标,几乎将全国大部分兵力集结于东线,致使西线防守力量极度薄弱,仅有不过80万人。而此刻兵临城下的盟军,无论是兵力规模还是装备水平,都全面优于德军。仅凭这区区80万西线守军,想要抗衡盟军如潮水般的进攻,着实希望渺茫。德军在西线的防守,犹如在狂风中摇摇欲坠的孤舟,并无必胜的把握。

然而,随着邓尼茨元帅精心指挥下的三十万德军精锐顺利撤回本土,这一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这些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犹如注入德军西线防御体系的一剂强心针,极大地增强了其防守能力。再加上素有“西墙”之称的齐格菲防线,凭借其坚固的工事和得天独厚的有利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弥补了德军在兵力和火力上的劣势。德军依托齐格菲防线,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这一情况大大超出了盟军的预料,使得盟军想要攻入德国本土,绝非易事。

此时,整个战争局势已然十分明朗。对于德明联军而言,必须赶在盟军之前,抢先攻下莫斯科,否则柏林必将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急切催促下,曼施坦因、克莱斯特、莫德尔这三位威名赫赫的元帅,率先在莫斯科周边发动了总攻,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率先展开行动的是莫德尔元帅,他亲率中央集团军群,如猛虎出山般从勒热夫方向出发,与克莱斯特元帅率领的前方集团军群形成合围之势,目标直指加里宁格勒方向的47万苏军。与此同时,曼施坦因元帅统领南方集团军群,与林虎元帅的东欧方面军相互配合,对谢尔普霍夫和卡卢加两地的苏军形成夹击。据情报显示,这两个地方大约集结了60万苏军,曼施坦因元帅志在必得,准备一举将其歼灭。

而林虎元帅所率领的东欧方面军则兵分两路,一路紧密配合曼施坦因元帅的行动,另一路协同霍普纳将军的中东方面军,在梁赞州展开凌厉的攻势。一时间,战场上各方势力相互交织,局势变得愈发紧张。

古德里安将军见几位元帅已经纷纷动手,自然不愿落于人后。他深知在这场激烈的战争角逐中,稍有迟缓便可能错失良机,于是急忙下令伊犁装甲集团军群和天山装甲集团军群合力攻打乌里扬诺夫斯克。一旦成功攻克此地,整个东亚方面军将顺势向喀山和下诺夫哥罗德发起进攻。如此一来,德明联军便能对莫斯科形成彻底的包围,届时约瑟夫和他的元帅们将插翅难飞。

为了防止乌拉尔工业区的苏军出兵救援莫斯科,朱由检经过深思熟虑,以第六装甲集团军为基础,精心组建了北亚方面军,总兵力合计46万人,全力进攻乌法和伊热夫斯克这两座城市,旨在抵御来自乌拉尔方向的苏军进攻。这一系列的军事部署,使得德明联军的总兵力达到了近五百万之众,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风暴在莫斯科周边猛烈刮起。

战争打响后的短短一个星期内,曼施坦因元帅和林虎元帅凭借着高超的装甲战术配合,在战场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他们巧妙地运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强大火力,成功合围了卡卢加和谢尔普霍夫的苏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围歼苏军60多万,还抓获了以奥斯特洛夫中将为首的苏军将领一百多人,取得了首战的辉煌胜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