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振臂一呼(2/2)
谁啊?范仲淹的举荐人——晏殊!
听说范仲淹上了这么一道主动找死的奏疏,晏殊随即将范仲淹叫到自己的府里对其是一顿口水相加:“我的范仲淹同志,老夫知道你很有才也有很有种,可是你就不能为我们这些关心你赏识你的人考虑一下吗?你这样倒是把你范仲淹的忠臣名节给彻底打响了,可你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地乱说话是在给自己闯大祸,而且你这样做连我们也要跟着你一起倒霉的!你知不知道啊?”
爱惜自己的羽毛,晏殊这一番话把自己的本性显露得一览无余。可是,范仲淹根本没有一丝愧色,他敬重晏殊不假,更感恩于晏殊对他的举荐,可这不代表他要违背自己的心性去做人做事,而接下来范仲淹的话则让晏殊顿感颜面无存。
面对晏殊的责备,范仲淹拱手回道:“承蒙你的举荐才让我得以担任如今的官职,我时常担忧自己不能尽职尽责而辜负了你的举荐之恩,只是我没曾想到我今天竟会因为自己对当今圣上的一片忠直之心而得罪于你。很抱歉,我让你失望了!”
晏殊听到这话当场汗颜并面露愧色。
范仲淹虽然是冒了个泡,可这根本没能影响到刘娥在冬至节这天再次把大宋的皇权给凌辱了一回。眼看皇帝陛下再次当众“受辱”,被气得烈焰焚身的范仲淹于是来了一个更狠的,他直接上疏让刘娥还政于赵祯,也就是说他公开放言要让赵祯亲政。
这又是一个主动找抽的举动,而且这份奏疏的内容比上一份还要劲爆,这不单是在提醒刘娥别妄想当女皇,更是在向她逼宫要她交出手中的权力回到深宫内苑里去养老。可是,结果还是和上次一样,范仲淹以及他的奏疏被当成了空气,刘娥根本不予回复,同时她也不对范仲淹的“狂悖”进行什么处罚。
这就是宋朝的历代最高统治者皇对付骂得再狠,可我既不回应你也不处罚你,彼此都相安无事。
不过,刘娥这一招对范仲淹却不管用。既然你刘娥把我当空气,那我还继续留在这里做什么?我留在这里又还有什么意义?我还不如到地方上去为国家和百姓做点实事。范仲淹于是上疏请求离开京城去做地方官,这一次刘娥的反应很神速,范仲淹随即就被委任为山西河中府的通判。
范仲淹就这样离开了京城,可他的所为以及他的离开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却是非凡的。虽然说人微言轻,可范仲淹这种近乎于自爆的抗争可以说是彻底地扼杀了刘娥称帝的野心。他这连续的两道奏疏就像是两颗让宋朝的文武大臣人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炸弹,他们不敢去碰这玩意儿,因为这很有可能导致他们丢官罢职继而殃及全家老小,可此时已经育有两子的范仲淹不但去碰了,而且还把这两颗炸弹在朝堂上给引爆了,刘娥也因此而被扯下了挡在她身前的所有遮羞布。皇帝的新衣原来是不存在的,刘娥就算再不要脸也不可能还在围观之人的指指点点中继续裸奔吧?
不要妄图做武则天,而且要马上把权力还归于赵祯——范仲淹说出了宋朝士大夫们此时共同的心声,此前一直都于疯狂进攻态势的刘娥就此成了被攻击的一方,她的敌人不但要打退她的进攻,而且还要对她进行反攻倒算。之前习惯了胜利、习惯了大臣们总是对她妥协和忍让的刘娥开始害怕了,一个小小的范仲淹竟然能够爆发如此之大的能量,如果哪天宰相吕夷简也像范仲淹这样振臂一呼,那么她刘娥岂不是会在瞬间死得很惨?
没错,如今包括吕夷简在内的所有两府大臣们都没有表态,他们只是沉默和顺从,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如果说刘娥与范仲淹是在相向对峙,彼此都怒目而视,而吕夷简等人则像是一群站在一旁隔岸观火的猛兽。他们如今只是沉默,可沉默有时候并不代表顺从,真正的愤怒在凝聚之时都是处在沉默的状态中,而当这种愤怒突然爆发之时却是一股恐怖的毁灭性力量。
两府的大员们个个都是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老狐狸,他们都是太极高手,要么不出手,一旦动手就是杀招。这样的例子就在不久前才刚刚发生,想当初丁谓权倾朝野之时,曹利用和冯拯是什么表现?完全就是小跟班一般地存在。尤其是冯拯,他面对丁谓的斥责甚至都不敢抬头,可一旦丁谓有了失势的迹象,冯拯立马变脸,而在贬黜丁谓时其凶狠诡谲比起丁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刘娥凭什么敢保证吕夷简等人就不会是下一个冯拯呢?
在想明白了这一切之后,刘娥彻底从称帝的春秋大梦里醒了过来,她终于是看清了自己的斤两,也看清了赵宋王朝这些臣子们的斤两。
武则天第二?我刘娥此生是真的没有那个命啊!罢了罢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一个摄政皇太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