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享太庙乐章之二《钧天〔舞〕(乐)》(1/2)
享太庙乐章之二
钧天〔舞〕(乐)
承天抚箓,纂圣登皇。遐清万宇,仰协三光。功成日用,道济时康。璇图载永,宝历斯昌。日月扬晖,烟云烂色。河岳修贡,神只效职。舜风攸偃,尧曦先就。睿感通寰,孝思浃宙。奉扬先德,虔遵曩狩。展义天扃,飞英云岫。化逸王表,神凝帝先。乘云厌俗,驭日登玄。
《钧天舞(乐)》译文:
秉承天命执符篆,继圣登上帝王之位。
远肃天下万邦清宁,上合日月星辰三光。
功业成就日用不觉,大道匡济时世康泰。
玉图帝业永固,宝历国祚永昌。
日月焕扬光辉,烟云绚烂生色。
河山进献贡物,神灵尽职佑护。
如舜风普偃教化远,似尧日先照恩泽长。
圣睿感应通寰宇,孝思流布满天地。
奉扬先祖之德,虔遵往昔典章。
展布道义于天门,飞播英声于云岫。
教化远逸王畿之外,神思凝合帝业之先。
乘云气超脱凡俗,驭日光升入玄境。
注释:
? 以四言为主,保留颂乐的庄严韵律,突出帝王“承天继圣”的正统性与“道济天下”的功绩。
? “三光”“璇图”等词象征天命与皇权;“舜风”“尧曦”以古圣比今德,赞颂教化广被。
? 末句“乘云”“驭日”暗喻帝王功德升仙,呼应祭乐祈愿国祚永昌的核心。
探秘《钧天舞》:领略唐时郊庙祭祀诗里的盛世宏音
赏析
在唐代诗歌的灿烂星空中,《钧天舞》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散发着庄严肃穆的光芒。作为郊庙祭祀诗,这类作品在唐代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祭祀仪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时代精神、政治理念和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钧天舞》以其华丽的辞藻、深邃的意境和严谨的结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唐代对君权神授的尊崇、对国家繁荣的祈愿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的宏伟画卷。
首联:受命登基,奠定神圣基调
承天抚箓,纂圣登皇
诗歌开篇“承天抚箓”,以一种磅礴的气势,点明了君主受命于天的神圣地位。在古代,“箓”被视为天命的象征,君主承接天命,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这一表述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使君主的统治具有了神圣的合法性。
“纂圣登皇”则描绘了君主继承圣业,登上皇位的庄重场景。“纂圣”意味着君主继承了先辈的智慧和品德,延续了圣明的统治传统;“登皇”则强调了君主登基这一重大事件的庄严性。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庄重、神圣的基调,仿佛奏响了一首宏大乐章的序曲,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敬畏与尊崇的世界。
颔联:治理清明,德行协天
遐清万宇,仰协三光
颔联“遐清万宇”描绘了君主治理下的广阔疆域一片清明安定的景象。“遐”表示遥远,“万宇”指代天下,表明君主的德政惠及四方,使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安宁与和谐。
“仰协三光”则将君主的德行与天地日月相提并论。在古代,三光代表着太阳、月亮和星辰,它们被视为天地间最神圣的存在。君主的德行能够与三光相协调,象征着君主的统治顺应天道,符合自然规律,也预示着国家将迎来繁荣昌盛的局面。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展现了君主的伟大和国家的昌盛。
颈联:德政致治,功道兼济
功成日用,道济时康
颈联“功成日用”强调了君主的功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体现在日常的治理之中。君主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解决民生问题,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稳步发展。这种默默耕耘、日积月累的功绩,更加彰显了君主的卓越才能和敬业精神。
“道济时康”突出了君主的道德风范对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作用。在古代,道德被视为治国的根本,君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榜样,引导社会风气,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昌盛。这两句诗高度赞美了君主的德政,体现了古人对贤明君主的向往和推崇。
第四联:祈愿基业,昌盛永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