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六回 诣芳邻姑嫂巧遇 游瀚海主仆重逢

第五十六回 诣芳邻姑嫂巧遇 游瀚海主仆重逢(2/2)

目录

印巧文说:“家父前几天评价红红、亭亭二位姐姐的文章,都可以排在首位;无奈在评判郡元之后,恰好看到闺臣、若花二位姐姐的卷子,所以二位姐姐稍稍有些委屈。”红红说:“我身处偏僻的海边,见识很少,如今能名列前茅,已经是意外之喜,怎么敢当‘奉屈’这两个字呢。”亭亭说:“我本来就才疏学浅,但也不会轻易认输。现在老师把闺臣、若花姐姐排在前面,我也只能甘拜下风了。”祝题花说:“昨天印伯伯和家父评价诸位姐姐的文章,说天下人才虽然众多,但要是论明年部试的头名答卷,除了闺臣、若花二位姐姐,再没有第三个人选。如果评价有误,以后就不敢再自认为是品鉴文章的行家了。可见二位姐姐的学问,不仅本郡众人比不上,就算是天下的才女,也得自愧不如呢!”窦耕烟道:“昨天听家父说,当今品鉴文章最有眼光的,应当首推印伯伯。诸位姐姐既然得到他的称赞,将来在京师声名远扬,那是必然的。今天能有幸相遇,实在不是偶然。”若花说:“我在海外见识浅薄,本来就为自己知识匮乏而惭愧,刚才承蒙夸奖,更是羞愧难当。至于闺臣妹妹,向来才名远播,自然应当名列前茅。我有什么才能呢,昨天虽然侥幸考了前列,不过是偶然罢了,怎么能当作定论呢?”廉锦枫说:“部试的头名答卷,老师既然这么评价,来年殿试的第一名自然也不会超出闺臣、若花二位姐姐。”印巧文说:“殿试的名次,家父倒是没有评论。”兰音说:“依我看,老师之所以不说,大概是因为恩诏条例规定殿试不许誊抄试卷,也不密封试卷,担心太后会有偏爱,所以不敢预先确定名次的高低。”祝题花点头说:“姐姐说得没错。”

花再芳说:“殿试要是不密封试卷,那殿试第一名我倒有点机会。”钟绣田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花再芳说:“听说当年我们还没出生的时候,太后曾下令让百花齐放,大宴群臣,大家吟诗做赋,太后十分高兴。明年阅卷的时候,看到我‘花再芳’这三个字,就好像又要百花齐放的样子,太后一时高兴,把我点为殿试第一名,也不是没有可能。”秦小春冷笑着说:“姐姐太谦虚了。要是论文章,姐姐本来就可以被点为殿试第一名,和名字有什么关系呢?”花再芳说:“外面锣鼓喧天,这么精彩的戏,我们却在这里闲聊,岂不是辜负了主人的一番好意?要是诸位姐姐不去,我可要失陪了。”闺臣连忙说:“姐姐既然喜欢看戏,我陪你一起去。”洛红蕖说:“这里客人多,姐姐是主人,得在这里陪客。我替你去,陪再芳姐姐去看戏。”再芳说:“姐姐是客人,怎么好麻烦你呢?”宋良箴说:“她虽然是客人,但她是唐府的人,也算是半个主人,这有什么关系呢?”红蕖听了,看了良箴一眼,满脸通红,和再芳一起去了。窦耕烟问:“红蕖姐姐莫非就是嫂子吗?”闺臣说:“正是。”

苏亚兰说:“巧文、题花二位世姐和耕烟姐姐学问渊博,我常听老师提起;今天有幸相遇,果然是名不虚传。现在各地的人都在纷纷应考,你们为什么还在这里耽搁呢?”窦耕烟说:“昨天我和印、祝两位姐姐商量,今天给老师过完寿,就打算尽快回原籍。她们二位都是家学深厚,这次回去肯定能接连考中。我学问浅薄,自知和才女之名无缘,大概明春去京师赴考,只能让给诸位姐姐了。”闺臣说:“姐姐这是什么话!要是姐姐不去京师,只怕这殿试第一名还没人能拿呢!”

颜紫绡说:“我有个想法:今天难得大家有缘相聚,又都志趣相投,我们为什么不结拜为异姓姊妹呢?日后到了京师,彼此也能有个照应。诸位姐姐觉得怎么样?”众人都说:“这样太好了。”田凤翾说:“再芳姐姐一门心思地想中殿试第一名,看她那架势,未必把我们放在眼里。况且她现在在看戏,可以不去打扰她,不如悄悄把红蕖姐姐找来,我们十七个人一起结拜吧。”婉如说:“姐姐说得太对了。”随即让丫鬟把洛红蕖请来,把这个想法告诉她,红蕖非常高兴。当时铺上红毡,众姊妹一起团团下拜,结拜为姐妹。过了一会儿,林氏进来,邀请大家去看戏。到了晚上,宴会结束,众人各自散去。窦耕烟、印巧文、祝题花各自回到原籍准备应考;颜紫绡也拜唐敏为师学习文章,众姊妹都在唐府用功读书。

寒冬过去,到了正月,闺臣和众人准备去赴考,先在府县办好文书。因为担心缁氏要去,也把她的文书一并办了。后来幸亏良氏、史氏再三劝阻,缁氏才答应不去。唐敏担心家中的仆人在路途上难以照顾好众人,就和林氏商量,送了老尼末空和多九公许多银两,委托他们一同前去照应。多九公正要照应甥女田凤翾、秦小春赴考,听到这话,正合心意;末空也因为担心徒弟宋良箴上京,现在见林氏送银相托,哪有不高兴的,立刻换上旧日衣服,过来等候出发。当时选了个吉日,因为这一年有闰二月,就选了二月中旬的日子。这一天,林氏安排酒宴为众人送行。闺臣拜别母亲、叔叔、婶婶,嘱咐小峰好好在家侍奉长辈,然后就和颜紫绡、林婉如、洛红蕖、廉锦枫、田凤翾、秦小春、宋良箴、黎红红、卢亭亭、枝兰音、阴若花共十二人,各自带着仆妇,一起前往西京进发。众姊妹本来打算去年腊月就动身,因为洛红蕖早就写信通知薛蘅香,想等她从海外回来;又因为婉如说徐丽蓉、司徒娬儿当初曾说要来岭南,担心她们也去赴考,好一起结伴同行。谁知道等了很久,都没有一点消息,众人只好先出发了。

原来徐承志自从和唐敖分别后,带着徐丽蓉、司徒娬儿,改姓余,直奔淮南。一路上,他十分感激唐敖从淑士国救出他们的恩情,司徒娬儿也感激唐敖赎身救命的大恩。余丽蓉说:“哥哥、嫂嫂这次幸亏遇到唐伯伯,我们才能骨肉团圆。这一去淮南,不知道机缘如何?那位文伯伯,哥哥以前见过吗?他家还有什么人?文伯母姓什么呢?”余承志说:“文伯伯我只见过一面,那时我年纪还小,至于文伯母姓什么,我就更不知道了。只能先到淮南,再去打听。”

这一天,他们走到半路,船上的几个舵工突然都生病了。兄妹三人正在惊慌之际,恰好迎面遇到一艘熟悉的船,于是请了一位舵工过来。那艘船上还有一位老翁,想搭船一起去淮南。余承志因为船主人一再相托,实在不好拒绝,只好答应。等老翁上船后细谈,原来他是丽蓉乳母的丈夫,名叫宣信。当年被大兵冲散后,逃到淮南节度使文老爷府里,在那里待了十多年。文老爷早就知道徐公子逃到海外,因为一直没有音信,就派奶公到海外寻访。这奶公因为看到承志的面容很像敬业主人,所以借着搭船的名义过来探听消息。没想到不仅主仆得以重逢,而且夫妻也再次团聚。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