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御敌筹谋(2/2)
颉利王子收到信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与可汗之间确实存在权力争斗,一直对可汗的决策心存不满。但要与大唐合作,背叛自己的族人,他又有些犹豫。
就在颉利王子犹豫不决之时,阿史那隼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了狄仁杰与颉利王子联系的事情。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避免战争的好机会。于是,阿史那隼决定亲自前往颉利王子的营地,劝说他与大唐合作。
阿史那隼见到颉利王子后,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王子殿下,可汗此次决策过于鲁莽,战争一旦爆发,我们突厥百姓也将生灵涂炭。大唐使臣前来求和,或许是一个转机。我们若能与大唐合作,不仅能避免战争,还能为我们突厥争取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颉利王子听后,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决定与大唐合作。他和阿史那隼商议后,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在突厥可汗召开军事会议时,揭露可汗身边一些势力企图挑起战争以谋取私利的阴谋。
在洛阳朝堂,武则天密切关注着边境的一举一动。她一面督促王孝杰加强防御,一面焦急地等待着使臣和狄仁杰的消息。
终于,消息传来。使臣回报,突厥可汗对求和之事态度暧昧,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狄仁杰则传来密信,告知武则天,已成功联络到突厥内部的反对势力,事情有了转机。
武则天得知后,心中稍安。她下令,继续按原计划加强防御,同时密切关注突厥内部的动态。
不久后,在突厥可汗召开的军事会议上,颉利王子和阿史那隼突然发难。他们拿出证据,揭露了可汗身边一些大臣与境外势力勾结,企图挑起战争,从中谋取暴利的阴谋。可汗得知真相后,大为震惊,立刻下令严查此事。一时间,突厥内部人心惶惶,原本紧密的联盟出现了裂痕。
而此时,王孝杰在边境也得到了消息。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出击的好机会。于是,他挑选了一支精锐骑兵,趁着突厥内部混乱之际,发动了一次突袭。突厥军队毫无防备,被打得节节败退。
可汗见大势已去,又得知大唐早有防备,不敢再贸然进攻。最终,在各方压力下,突厥可汗决定与大唐和谈。
当和谈的消息传到洛阳时,满朝文武欢呼雀跃。武则天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边境危机,在武则天的英明决策和狄仁杰、王孝杰等大臣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以化解。
然而,武则天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和平。突厥虽暂时退兵,但野心不灭,未来大唐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她看着殿下的群臣,语重心长地说道:“此次危机虽解,但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我大唐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不断发展国力,加强军事力量,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谋略,分化瓦解敌人。诸位爱卿,任重而道远啊!”
群臣纷纷跪地:“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大唐效力!”
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边境危机后,大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繁荣。但武则天和她的臣子们都明白,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未来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