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舆论的效果(2/2)
为了能够更完整的回答出记者提出的问题,在记者错愕的目光中,他很快跑进卧室,又跑出来时,手里多了一本笔记本。
记者拿过来翻看着,越看越惊讶,在过去的两年里,哪怕江水在上学,每天的时间也排的满满当当的。
除了上学,其它所有时间,都放在了照顾妈妈身上。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安排,差点让记者当场掉出眼泪。
这么多事情,哪是一个孩子能做到的。
“江水,你现在,还在打工挣钱吗?”
“嗯,我现在已经迟到了,不过没关系的,你们想问什么,我都会回答你们。”
记者没有再先问问题,而是伸出手,主动介绍道:“我姓张,你喊我张记者好了。”
“你好张记者。”江水握了一下手。
这一握,张记者便不再把他当个孩子看待。
张记者对江水进行了详细采访,从车祸起怎么安葬爸爸的,平时怎么照顾妈妈,以及现在的生活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采访完江水,张记者对苏云也进行了一次采访。
两天后,江水家的事迹上了报纸,只是刚刊登出来,便在云山市掀起了一场针对江水家的讨论。
全都是在说这个孩子有多么不容易的事,同时,他们对肇事者愈加的憎恨起来。
让蔡孟远都感到意外的是,产生的舆论效果并不是短暂的,而是持续性的。
当云山市日报报道出来之后,很多小报社也随即跟上,跑到江水家,对他家的生活进行深挖。
因为江水家可取的素材太多了,任何一件事拿出来,登在报纸上,都足以让报纸迅速的卖光。
那段时间,幸福小巷热闹极了,每天都会有记者来采访。
为了能挖掘出更多的事迹,一些报社跟进的晚了,在没有素材可取时,便把采访对准了江水身边的人,比如邻居家的苗青青,巷子里的陶老头,甚至那条哈巴狗都不放过。
但这些人能说的,也都是江水说过的,直到作为负责苏云康复医生的沈夏主动站出来,把苏云如何一点一点的恢复身体,坚强锻炼,还有江水家如何被黑心医生骗走钱的事讲出来之后,才让慢慢消退的舆论,再次达到顶端。
继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甚至不止在云山市,在各家报社的努力下,很快扩展到周边市区,直至惊动了省城。
因为最后舆论已经产生了不可控的状态,一方面是积极的,比如在困难下,江水家仍然能坚强的生活着,让大家很是感动和同情这个孩子。
但另一方面舆论是消极的,因为对江水家的同情,有了更多的呼声,那就是要严惩罪犯。
在此心理下,甚至产生了对云山市司法的质疑,如果不能有公正的审判,那将会让大众失望。
舆论已经发酵起来,民众每天都会买上一份报纸,关注着最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