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女版徐霞客(1/2)
江河口中的退谷先生是指钟惺,此人是明末的一代文学家,也是江南名士。字伯敬,号退谷,所以时人将其尊称为退谷先生。
钟惺是湖广竟陵人,曾任过工部主事,他与同乡的谭元春曾共选《唐诗归》与《古诗归》,影响颇大,名扬一时,形成了明末的一大文学流派。因钟、谭二人都是竟陵人,所以这一脉被称为竟陵派。
钟惺为人严冷,治学严谨,不喜俗客,是此时的一方文坛巨匠。连他都能这般赞誉王微,将其与宋时的李清照与朱淑真并称,便可见这位女诗人的诗才是当真不俗,为时人所敬。
不仅钟惺称赞过王微,还有当时的书画名家、文学家陈继儒也称赞王微的诗“修微诗类薛涛,词类李易安,无类粉黛儿,即须眉男子,皆当愧煞。”
就连时为虞山诗派领袖、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也曾盛赞过王微的诗,评价王微诗“草衣之诗近于侠。”
钱谦益后来还曾评价,“草衣道人与吾家河东君,清文丽句,秀出西泠六桥之间。”
当然,这个评价现在还没有。因为现在的河东君柳如是还没嫁给钱谦益,而且这位后世最被人所熟知的那版秦淮八艳里,且是八艳之首的柳如是,现在也还没成名,甚至都还没成年,尚是只小萝莉。
因为江河清楚地记得,柳如是生于公元1618年,按当时的年号纪年,是万历四十六年。
他之所以能记这么清楚,是因为后世的南京便有一座专门的秦淮八艳纪念馆,他曾游览过多次。也对这位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印象最深,所以记得最清楚。
他甚至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纪念馆里所看到的,说柳如是的“如是”之名,是取自辛弃疾一首词里的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咦,柳如是是生于1618年,那年是万历四十六年,我这不就找到锚点,可以算出现在具体是哪年了吗?”
在想到柳如是,以及关于柳如是的资料后,江河忽然不由心中一动,惊喜地暗道。然后他自己心中默默算了下,发现现在的天启五年是公元1625年。
按这么算,柳如是今年才是个七岁的小丫头。他记得这个年纪,好像就是柳如是刚被卖进青楼的年纪。
这么一想,不禁生起怜惜,可怜啊,才上小学的年纪,居然就被卖进青楼给调教了,最后更是嫁给了钱谦益这个糟老头子狗汉奸。
心中略加感叹了下后,江河忽然又想起前世在网上看过的一篇介绍王微的文章里提到,似乎王微也是七岁丧父后流落成歌伎的。
这般想着,他转头看向王微,也不禁生起怜惜之意。
王微注意到江河这带着怜意的目光,却是不禁有些生出误会,立即有些脸红地避开,然后轻叹道:“退谷先生的称赞也是过誉了,修微哪里当得起。只是可惜,斯人已逝,以后再不能闻听先生的指点与教诲了!”
退谷先生钟惺确实已经去世,而且便是死于去年的天启四年。现在才是天启五年的开春,说不定都还没到这位名士的头年之忌。
不过竟陵派里的另一位谭元春却还活着,而王微跟竟陵派里的这个谭元春却也是颇有关系。
据江河前世看到的那篇介绍王微的文章里所说,王微跟这个谭元春之间却是也有一段儿情。
王微的一生里经历了三段感情,第一段便是其所嫁的那第一任丈夫,著作了《武备志》的茅元仪。
但据说王微嫁给茅元仪是跟其闺中好友,同是艺伎出身的杨宛一起嫁的。而婚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王微在茅家只待了大概一年便离开了。
据前身江河所听到的关于此事的八卦,说是似乎因为茅元仪更爱杨宛,忽视了王微。反正现在的王微,已经是离开茅元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