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0章 孰是兰陵 补诗相和

第20章 孰是兰陵 补诗相和(1/2)

目录

回程的时候,江河自然仍骑了自己那匹矮马,王微与汪汝谦则都乘坐肩舆。

回程之时,他们也仍然是沿着九龙瀑而行。做为黄山第一瀑布,这里早已是知名景点,所以便也早有游人开辟踩踏出来的道路,更加好走一些。

行过九龙潭的第一瀑时,汪汝谦忽在肩舆上漫声吟道:“摩天积石递灵湫,客子寻源到上头。吴楚江分双白发,轩辕宫近九垂旒。昆仑西北星连海,瀑布高低汉倒流。忽漫盘空云气合,群龙应奉帝车游。”

对于这首诗,江河前世并没听过,记忆里全无,倒是这一世的原身记忆里却有。

因为这首的诗作者名叫汪道昆,也是歙县的汪家人,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而且仕途上颇有建树,最高曾做到地方上的湖广巡抚,以及中央的兵部右侍郎,最后以兵部右侍郎之职致仕。

汪道昆按辈份来论,是汪汝谦的伯祖父,其祖父之兄。因为汪道昆也是歙县人,是同乡,以及官至部阁大员,所以在歙县中经常有人提起,原身在紫阳书院读书时,书院的山长与老师也曾多次拿汪道昆举过例,将之竖为楷模,让学子们向其学习。

正因如此,原身的记忆里也就对这汪道昆及其生前所作的诗词颇为熟悉,更别说书院里的师长们也曾专门教过汪道昆的诗词。这汪道昆不止官做的高,在诗文上的建树与造诣也颇为不低。

他本人曾与嘉靖年间的“后七子”并称,更与后七子之首的王世贞颇为交好。而且他还与一些出身徽州府的诗人创立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新安诗派,并且曾结过诗社。

最有趣的是,汪道昆与王世贞这两人都有被怀疑过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尤其汪道昆曾用“天都外臣”的化名给《水浒传》写过序,并称赞梁山英雄“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

正因有过化名写作的历史,再加上他又为《水浒传》写过序,对水浒的故事很熟悉,所以便有人怀疑是他借了水浒里西门庆与潘金莲的这段故事,而创作了《金瓶梅》,而且他本人也无疑有这种才华。

至于王世贞,那更是兰陵笑笑生的头号怀疑对象,甚至时下许多人都已认定了这点。还是到后世的近代时,才有鲁迅等多名大作家对此提出质疑,并找出许多论证,推翻了这个已经认定几百年的观点。

除此之外,汪道昆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于嘉靖四十年,出任福建按察司副使期间,曾与戚继光、胡宗宪一起联合平息倭乱,也是一名抗倭名将,文武兼备。

王微听汪汝谦吟罢后,在旁接口道:“这是然明公令伯祖函翁的佳作吧?”

汪道昆字伯玉,又号太函、太函氏,所以其年长后,有“函翁”之称,显然王微也是听说过汪道昆这首诗的。

汪汝谦闻言笑道:“正是。”然后在肩舆上转头向跟在后面的江河道:“贤侄,今日既来游黄山,岂能不赋诗一首?贤侄不如便也以这九龙瀑为题,试作一首,如何?”

他刚才所吟的那首汪道昆的诗,诗名正是《九龙瀑》,也正是汪道昆游黄山九龙瀑时所作。

江河刚才听他吟诗,就已经心中暗觉不妙,此时见这老登果然要让他作诗,立即摇手推拒道:“小侄才疏学浅,哪里能作的诗,便不献丑了!”

汪汝谦笑道:“试作一首也无妨吗,好不好这里都是自家人,也无人笑你。”

“世伯这可真是为难小侄了!”江河不由立即苦着脸做难。

他哪里会做诗,就只会抄。但现在已经是明末,要抄只能往后面的清朝去抄,而清朝哪还有什么好诗词,后世网络上最被追捧的清朝诗人,也就是被誉为满清第一才子的纳兰容若了。

可纳兰性德的作品虽多,但最被熟知的却是其几首词,而且还多是凄婉哀悼之类的,比如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辛苦最怜天上月”之类。

他前世上大学时曾追过一个文艺女生,那女生就很喜欢纳兰容若的词,他为此也就下过一番功夫,对纳兰容若的很多词都挺熟,这时想来,也能一字不落地记起。

但这些虽然都是佳作,却没一首合适应景的。总不能让你咏风景山水,你却在那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去,完全不对题,一看就是不知哪里抄的。

至于纳兰性德的诗,他是真不知道几首,更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写黄山以及瀑布的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