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金声谋主 此是将才(1/2)
江河想了好一会儿后,终于想起了江天一是谁,立即不由惊喜地转头瞧向已带着书砚走到一旁去说话的江天一。
要说起江天一是谁,还必须提起一人,此人是江天一的老师,名叫金声,字正希,是明亡后的一支抗清义军首领。
后世历史上,曾有人把金声与明亡后同样组织义军抗清的复社骨干陈子龙一起并称。言“金、陈诸君子,皆以文章名世者,也而其激昂磊落之气,复不甘自晦,适会其变,慷慨投袂,誓死不顾,固忠义奋发哉!”
只不过相对而言,金声没有陈子龙在后世的名气大与响亮。但他们组织义军抗清的下场却都相同,最后都是兵败被杀。江天一做为金声的学生,也一起参与了金声组织的义军,并且是金声义军中最重要的将领与谋主,金声兵败后,也一起被清军所杀。
而且当时兵败后,降清后的洪承畴听闻,还特地赶来劝降两人,但师徒二人坚决不降,从容赴死。
金声其实正是徽州人,祖籍乃是徽州府休宁县。明亡之后,其当时组织义军抗清,也正是在徽州地区展开的。
不过眼下的金声却是尚不在徽州,他虽然是在休宁出生的,但小时候就跟随父亲外出做生意,然后落籍在了湖广嘉鱼县。
直到崇祯元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方才带着全家人回归祖籍。他也是回籍之后,曾有段时间赋闲在家,在休宁县讲学,江天一闻知后,这才在听讲之后,因敬服金声的才学而拜师的。
眼下尚是天启五年,连金声都还没归籍回徽州,江天一自然也就不可能拜其为师,尚在家乡读书。
只是江河也没想到,这个江天一不止是歙县人,居然还正是江村人,与他是同族。而且江天一的弟弟还做了他的书童,这不巧了吗!
就是说来略有尴尬,直到现在,江河却是也尚没关心问过,书砚的原名叫什么。
他知道江天一,是因为前世在看金声的资料时所附带了解到的,对江天一本人的资料与历史记载,还当真知之不多。
但无论如何,这个人才不可放过,必须先招揽到手。这个江天一虽然也是读书人,但却颇为知兵。历史上,江天一后来随金声一起举兵抗清时,金声便非常倚重江天一的军事才能。
徽州山多地少,地势险要,原本他们据险而守,还打的有声有色,据清兵于外,后来是因为汉奸的出卖,方才不幸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金声还曾跟随徐光启一起修过历法,不过还没完成,他就被另调他任了。
不过做为传统的读书人,这个江天一连弟弟做了他的书童都大为不满,江河觉着要想把这个江天一招揽过来,怕是颇有难度。
原时空中,江天一服金声,以师事之。是因为金声是正经的传统士大夫,不但高中进士,后来还最高做到了山东提刑按察使司佥事。
按后来的南明小朝廷隆武政权所封,金声的官更大,得授了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徽州、池州、宁国等地,提督诸道军务。
对比起来,他现在不过就是个区区秀才,哪有什么出众之处,肯值得江天一投效。唯一的更高身份也就是有钱,以及是江天一他们家的地主,毕竟江村的大部分地,也都是江家的。
但做为传统的读书人,江天一恐怕不看中这个,也绝不是爱财之辈,若他真的喜欢钱财与高官厚禄。原时空里与金声兵败后,恐怕就降清了,哪里会甘愿赴死。
毕竟当时招揽他们受降的可是在清朝那边颇受重用的大汉奸洪承畴,一旦他们投降,肯定也能得到重用。
这种有气节之辈,那可当真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想真的招揽到手,恐怕得多花些心思才行。
至于他直接跟江天一说要造反,那做为传统读书人,恐怕江天一就会第一个先去告发他。而以其擅兵知兵的大胆性格,说不定还懂些武艺,都可能直接动手先干翻他,然后扭他去见官。
眼下不宜直接招揽,只能先做接触。而且书砚既然已经是他的书童了,那这就等于是关系绑定,江天一这个哥哥也跑不了。
比如他要亮明旗号造反的话,跟书砚的江家亲属关系就算已经出了九族之外,但书砚做为他的书童,肯定也逃不过一个参与谋反。
所以他对最后能够招揽到江天一,还是有把握的,就是过程肯定不会太容易,而且他也不太想用胁迫的手段。
目前只能是先做接触,交好关系,打打基础。
心中暗暗思量罢,江河便转头打量这座田庄的景致,寻找合适的肥皂作坊,看放在哪里比较合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