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91章 推出标点 让世界服从于我

第91章 推出标点 让世界服从于我(1/2)

目录

不久后,方以智与黄澍的两篇文章也分别先后完成,交给众人传看。江河看过后,发现两人的文章都是从各自的角度描述了昨日汪园诗会的盛况与见闻。

方以智的文章,文字更加精炼生动,以统揽全局的方式描述。而黄澍这狗汉奸的文章,词藻竟然颇华丽,而且还颇善讲故事,着重讲述了江河那两篇诗文获得魁首的前后始末与曲折。

对于江河跟王微的关系,也特别着重了笔墨,但并不点明,显得颇有些引人遐思。

江河看过后,不禁感叹这狗汉奸果然是真有真才实学的,至少文章确实写的不错。就像汪精卫也曾写过“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名句。

可惜,人的才学与品德从来无关。并不是学问高的人,就一定德性佳,所以“才学兼备”才犹为难得。

就像东林党里的人皆是学问高深之辈,但品德这方面过关的却真不多了,只占其中少数,甚至某些道貌岸然的好官、清官,背地里也是贪财好色、男盗女娼。

反而学问越高的人,所能造成的危害也越大。如秦桧、汪精卫,就是个中的典例。

江河前世网络上有句流传的俗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也正是这种形容,有文化的流氓,危害更大,更善伪装。

而且一个人的三观与性格养成,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人都是会变的,坏人有可能放下屠刀,从此开始行善积德;好人也有可能在环境的影响中逐渐变坏,或是在经历某个大变故后,直接就地黑化。

江河相信汪精卫在作《被逮口占》时,还是一个积极向上,意志坚定的革命青年。可惜,他最终还是成了那个头号大汉奸,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江河不确定现在的黄澍是否仍是一个有志青年,还并没变得像日后那么贪鄙,但他也懒得细究这个,反正知道这是个汉奸就行了。

他穿越过来,又不是要来做人生导师,拯救失足青年的,还是直接杀了最为省事。

不过在杀死之前,这个人也未尝不可一用,给他当个笔杆子,帮他摇旗呐喊。汉奸也是有汉奸用处的,至少让这家伙死前也发挥点儿积极的余热。

看完方以智与黄澍的文章后,江河各夸赞了几句,决定都用上。

接着又谈论了几句后,江河决定把标点符号抛出来,向众人道:“我们办这份报纸,不能只给读书人看,而是应该让识字者皆能读。让普通百姓也能通过读报了解朝廷大事,天下变化,开启民智。”

“汉生兄此言大善!”方以智立即率先出口赞同。

众人随后也纷纷认同这点,教化百姓,开启民智,这也是儒家自孔子以来的中心思想,孔子本身就是个教育家,门生三千。

汉唐以来,民间的识字率也是在一直不断提高的,两宋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所以宋朝才有民间小报的出现。

正是因为识字率的提高与普及,许多市井百姓也都识字,民间小报才有市场。否则全都不识字,报纸又卖给谁看?

元朝统治期间,打断了这一进程,不过蒙古统治者也并没有去奉行愚民政策,民间的识字率仍然不低。

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更是大力推广办学,不但各州府县都有对应的府学、县学等,甚至还推广更下一层的社学。

民间百姓以每五十户为一社,每社都设一社学,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并以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事实上,这个制度还是在元朝时开始兴起的。朱元璋则是更加继承与发展,令十五岁以下幼童皆入社学,教学内容除了蒙学识字外,还涵盖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等知识。

不止如此,朱元璋还在属于军籍的卫所中设立卫学,让军人子女也有机会入学受教育,普及识字率。就连张居正最早都是出身于卫所军籍,属湖广荆州卫,自小是在卫学里蒙学受教育的。

所以明朝的民间识字率,其实也是非常高的。受过蒙学教育的普通百姓,相当普遍。

直到万恶的满清,才积极奉行愚民政策,导致民间的识字率不升反降,甚至到新政府时期,文盲率都还高达百分之八十。

孔子的《论语》里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许多人都按字面意思理解,认定儒家的统治基础就是奉行愚民政策,百姓全都不识字,才更好管理与统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