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边军第一杂役 > 第161章 制定军纪,改革军功制

第161章 制定军纪,改革军功制(2/2)

目录

这大概也是永安长公主让他组建赵家军的重要原因。

赵安拍了拍刁莽的肩膀道:“你们都顺着这说下去,咱们集思广益,最终再整理汇总,编制成文,告知将士们!”

众将的热情都很高,说了很多。

有人谈及临阵逃脱必斩还不够。

赵安决定实行“连坐”,一人退缩,全队受罚。

从过往和鞑子大战的经验来看,必须要咬得住,玩命啃。

一旦出现逃兵,既影响士气,也会让鞑子捕捉到机会。

所以完全可以采用明朝名将戚继光的这种“连坐法”。

他在抗倭时曾一次性处决四十六个逃兵,毫不姑息。

还有人提及夜间巡逻懈怠,更鼓错乱、烽火错乱、信号不明的,认为以前十二卫帅都是得过且过,处罚太轻了。

赵安直接将处罚升级为斩首。

这没什么好说的。

越是基本的东西,越不能出错。

不然会害死整个烽火墩、百户堡,甚至千户所的人。

还有提及装病避战,假死逃亡的。

这些一律斩首!

至于凌虐百姓、奸婬妇女、散布牛鬼蛇神,蛊惑军心等,亦是统统斩首。

他们说了很多,赵安最终给归纳为“五个方面”,“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

敲定军纪之后,刁莽迫不及待道:“赵百品,我觉得咱们大靖奉行的‘首功制’弊端太过明显了,军中早就有‘仗打得好不如首级抢得好’这种说法了。”

“毕竟朝廷定军功,只认首级。也就赵家军没有出现这情况,但时间久了,我担心……”

“首功制”因为需要首级,简单明了,作弊难度高。

但刁莽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还会出现杀良冒功等极端恶行。

比如明朝嘉靖时期大同总兵仇鸾不断上报军功首级,最后俺答汗却带着兵马把京师给包围了……

明朝的一些名将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开始自发地改革军功,将“首功制”给改成了“首功加军功”。

也就是将领们向朝廷请功还是以首级为主,但严格禁止麾下将士私割首级。

他们以小队为单位,根据各队的实际战斗表现分发人头。

表现不好的不发首级甚至惩处,表现优异的多发,然后小队吃大锅饭平分首级。

这无疑提升了团队作战能力,利于小股作战。

但几路大军合在一起就不行了。

他们会选择观望,赢了抢首级,输了赶快逃跑保存实力。

可以说无论怎么改,都有弊端。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人监督。

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还有斩杀多少首级,不能全由自己或者各级将军、统军大将说了算。

军纪明令冒领军功者斩只是第一步。

还需要在监督层面进行设计。

赵安沉思道:“我目前的想法是首功制还是适用于赵家军,毕竟朝廷只认这个,兄弟们在各支大军内部有晋升路线,按照大靖军功制晋升也很重要。”

“拿不到赏银,最起码会得到官位和爵位,对将士们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不过,除此之外,我还准备在赵家军中引进‘奇功’、‘头功’、‘次功’这三种战功制!”

赵大饼挠了挠头道:“战功制?”

“斩将夺旗、围城首登、力破敌阵等都属于奇功,如今我麾下虽然算不上猛将如云,但也是人才济济,这既是给那些精兵的机会,也是给你们的机会。”

赵安笑了笑道:“不过头功太难获取,所以我准备设立以‘当先’和‘勠力’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头功,奖励那些悍不畏死、敢于冲锋陷阵,同时又勠力同心,整队配合的将士。”

“至于次功,只要大军得胜,那些既没有斩获首级,也没有立奇功和头功的将士,只要无过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也应给予相应的奖赏!”

刁莽猛地站起身道:“赵百品,你特娘的真是大才啊,这真是面面俱到了,比现在大靖的军功制好太多了……”

“完善军功制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监督。”

赵安沉声道:“我准备在赵家军内部设立一个‘军功营’,专门负责认定军功和战场监督。他们没有权利干预你们行军布阵,只是观察将士们的战场表现,抽验首级,避免弄虚作假或者冒领军功,而且他们不会常驻一支大军中,而是会在各支大军之中流动!”

军功营的人肯定要精挑细选,既要对他忠诚,也要公平、公正。

当然,不能干扰到将士们战场厮杀。

他接下来会先试行,然后再根据情况一步步完善。

总之再好的制度设计,监督这一块都必不可少。

“军功营!”

众将皆是怔怔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他们并非不赞同。

相反,都很认可。

只要能做到对各支大军一视同仁,那么赵家军内部的军功认定肯定比朝廷的还能让人信服。

对于他们,对于兵卒们而言,都是好事。

如今的赵家军可是名满天下。

他们在军中担任何职,得到什么奖励说出去,那都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监督不会让他们掉价,只会让他们的军功含金量大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