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徽州丝绢案(求追定)(2/2)
大意就是徽州的人丁丝绢税,原本是分摊到了六个县,然而,到了最后却都是由歙县一县承担。
也就是说,歙县交了,而另外周边的五个县没有交。
这事儿,一直到有一个读书人在学算学的时候,突然就发现了,从此开启了上告的路。
从隆庆四年开始,一直到现在的万历四年。
这么多年以来,都在上告,从当初应天巡抚海瑞,再到如今的应天巡抚张佳胤。
这个案子还没一个结果。
说白了。
时间跨度太长,很多账本都不见了,又或者是销毁了。
这账目根本就没办法算清楚。
甚至是到了要求调取洪武十四年的皇册啊!
可想而知,这一笔账目涉及到的数目有多大了。
再加上,徽州五县根本就不承认,他们一致对外,就说自己也交了税,不愿意承担以前的空缺。
就这样,这事儿一直拖到了现在。
等到张居正推行的新政之风,吹到了南直隶。
那位读书人又开始上告。
再加上,还有一位歙县人出身的应天府户部尚书殷正茂,此人也站出来了。
张居正推行的新政之核心思想就是要“公平收税和劳役”。
所以,殷尚书上的那个奏折,就把徽州丝绢案里“《会典》和黄册上记的到底对不对,能不能改”这个争论,给变成“咱们该不该照着张居正那套改革的路子,搞这个公平收税劳役”的问题。
这一下子,就相当于是把这事儿和张居正推行的新政给绑在一起了。
若想要推行公平收税和劳役,那就必须解决徽州丝绢案。
然后呢,皇上就让应天那边的巡抚、巡按,还有兵备道这些官员,跟徽州的邻居府县一起商量,大家合伙派人,先把徽州府的钱粮啊,全部加一块儿,再减去该减的,弄清楚到底有多少。
接着呢,就按照各县的人口多少和地有多少亩来分这个丝绢的税,这样一来,大家交的税就公平了,也就是“赋役均平”。
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算清楚,这些年来,徽州六县一共涉及到多少赋税。
年关刚过,张佳胤就带着圣谕来了,同时,也把徽州五县的知县、主簿,还有那位读书人帅嘉谟给一起带到应天府,找到存放在南湖的皇册,翻阅当年所记载的关于徽州六县的赋税账目。
而想要算出来这些年,徽州六县一共缴纳了多少赋税,歙县一县承担了多少赋税,其他五县又缴纳了多少赋税,还是说,一点儿都没交,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计算量。
汪宗伊接到这个任务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人就是顾青。
正好,再有两天,便是正月十六,崇正书院即将开学的日子。
想来,那顾青肯定会在今儿个来应天府。
汪宗伊便让汪植在码头等着,直接把顾青接到了应天府这边,参与徽州丝绢案。
皇册已经找到了。
该怎么计算,能够不出什么纰漏,还能方便快捷,就是一个大问题。
真要是一项一项地加,一点儿一点儿地算。
估计至少也要三五个月。
顾青了解完徽州丝绢案的大概内容,则是着重了解徽州六县缴纳赋税的方式,‘人丁丝绢’也有不同的交税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先把种类分出来,在按照年来记录。
说白了。
就是需要制定一个非常大的表格,最后进行汇总就可以了。
当顾青绘制出来第一份初始表格,讲述自己的想法,如何解决这种对账问题之后。
张佳胤、殷正茂带头鼓掌。
“此法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