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含补更)(2/2)
国库为何亏空,不就是因为这些人富了起来吗?
秦祁安想:该国库的钱,终究要让这些人还回来。
太皇太后寿辰过后,年关就要来了,西域各国也因要参加初一的大朝会,一群接着一群到达都城。
这日,秦祁安刚处理好政事,她正要去椒房殿跟着温瑾学画,便有内侍进来通报说金吾卫统领求见。
金吾卫负责都城治安,金吾卫统领竟在这时求见,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样一想,秦祁安便让人赶紧宣金吾卫统领进来。
金吾卫统领本在军中当了个小头领,难以升职的他,本想在军中混吃混喝等死算了。
可谁知太皇太后和陛下下令让军中定时举行比试,只要击败所有同等级的武将,就可以往前进一职。
他便因此升了几级,对未来有了希望。
三王叛乱时,他在征伐三王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少战功。
最主要的是他身后没有派系的支持,于是上任金吾卫因与三王有牵扯被撤后,太皇太后和秦祁安便按着他的战功提拔他为金吾卫统领。
观金吾卫统领的神情,秦祁安便暗道:“果然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
金吾卫统领行过礼后,他不等秦祁安开口问,便连忙把一切道出:“边境各国使臣入都城后,便不怎么安分,尤其是西域各国小动作颇多,这些使臣打着在都城游玩的名义,到处打探消息。”
见秦祁安的神情变得严肃后,金吾卫统领语气也加重了不少,他说:“这几日叶老将军的将军府外,徘徊的人逐渐增多,臣估计西域各国都在打探叶老将军的身体情况。”
秦祁安的眉毛微皱,她问道:“往年是否有人也这般打探。”
金吾卫点头:“往年亦有,今年更甚。”
秦祁安重复道:“往年亦有。”
可自秦祁安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官员上报此事,那些知情不报的官员,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因为好日子过久了,便狐假虎威轻看那些西域各国,才不上报此事,还是他们有了什么心思。
若是这两年没有换下几批官员,可能今年这事也不会传到秦祁安的耳中,想想剩下的那些还没换的官员,秦祁安就有些心烦,还是早些把这些人从朝堂上除去的好。
那些人打听叶老将军的情况,估计是因为西域各国又想入侵中原了。
这些年大秦早就没有了往日的繁荣昌盛,有的也只是剩下的那一层表面威风。
而西域各国默默发展这么多年了,他们怎么会没什么想法。
毕竟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秦国虽没有往日那般繁荣昌盛,但是他们随意一咬,还是能咬下一块肉的。
秦祁安的手指轻轻敲了一下桌面,她语气有些严肃:“我们秦国需要有一个新的战神出现。”
如今的秦军,虽因在征伐三王时和各种比试中刷掉了许多无用之人,但终究还是和几十年前的秦军没法相比。
所以秦国不仅需要一个像叶老将军那样威震各国的战神,还需要一支像当年叶老将军带领的虎狼之师那般厉害的军队。
秦祁安揉了揉自己的脑袋,新战神和军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些难弄。
只希望叶老将军能长命百岁,余威不散,能再多给她几年成长的时间。
年关过,大朝会至。
有一件事让秦祁安十分感动,多年来以年老病弱为理由,早就不参加大朝会的叶老将军,他竟主动申请参加大朝会。
可能叶老将军不放心自家剩下的唯一血脉留在家中,他便在参加大朝会时,把自家的曾孙女也带进了宫中 ,托太皇太后照料。
不知为何在看到这明眸皓齿、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时,秦祁安竟想到了温家的那个小家伙,当年那个啃了她一脸口水的小奶娃。
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个小姑娘今日会随着温夫人进宫看望太皇太后和温瑾。
——
多少年了,西域各国多少年没在大朝会上看到大秦的老丞相和老将军同席了。
当看到这两人一同出现,那些使臣便不动声色地进行眼神交流。
底下那些使臣打着什么心思,秦祁安自然是知道。
他们打探了许久的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且和何老丞相一起出现,应该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震撼吧。
只是英雄迟暮,骏马已老,他们两人注定护不了秦国多少时间了。
秦祁安的拳头慢慢紧握,她一点一点地打量着底下的人。
底下怀着狼子野心的可不止是西域各国,还有那些一直等着机会、蓄势而发的藩王。
这些藩王可没有那四王好对付,他们更能忍,也更能去等一个最佳的时机。
就是不知以后是西域各国先发作,还是这些藩王先兴兵。
不过可以知道的是,这两方,只要有一方动,另一方便会找时机出击。
大朝会的晚宴上,其中的一首曲子结束后,一个来自西域的使臣便站了起来,他先是装作恭敬地向秦祁安行礼,等秦祁安点头示意他开口,这人便说出自己的意图。
“陛下,吾等小国仰慕大秦已久,听闻大秦这两年兴起武举,便希冀能与大秦的勇士比试一番。”
这人话刚落,便又有使臣站起来附和他的提议。
这些人或许想借此试探秦国的实力,或许他们认为秦国早不复当年,可以轻松击败,他们想以此让秦国出丑。
若是不能赢,秦国国威便会在一众边境之国中大大打折,国威一落,再想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这国威当年是凭着无数大秦将士的鲜血与官员的心汗所浇筑,一旦落下,也要凭着这么多的鲜血和心汗才能重新浇筑,不,应该会需要比以前更多的鲜血和心汗才能挽回过来。
秦祁安眼中闪过阴霾,她对于挑事的人不满至极,恨不得将其叉出含元殿。
如今她已经大婚,祖母也早就不再垂帘听政,所以此时她只能自己面对他国的挑衅。
不应虽不会输,但也会对秦国国威造成影响。
秦祁安往原先祖母垂帘听政时坐的地方望了一眼后,便开口道:“朕也欲知在座诸位,你们国中勇士的英姿。”
“何中郎将何在?”
“臣在。”
“与各国比试一事,朕便交由你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