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渐好(2/2)
……
几日后,看着一身盔甲残破不堪、宛如血人、好像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程青,料是秦祁安预想过她这一路不会太平,少不了厮杀,可看到她这么狼狈不堪的模样,还是吃了一大惊。
见到被接应回来的程青,秦祁安赶紧奔到她面前,程青很是艰难地拍了拍自己心脏的地方,虚弱地说道:“药。”
不等秦祁安说些什么,说完那句话后程青便往地上倒去,秦祁安连忙扶住她,喊道:“太医呢,快。”
程青将解药弄了回来,秦祁珏就有了救,秦祁安便没有顾及,不用再担心戎狄以解药之事威胁她们,于是便下令大军配合着戎黎进行大反攻,不再缩手缩脚地进行防守。
等秦祁珏死里逃生且修养好身体,能够坐镇边境指挥大军,秦祁安便带着一小半的朝廷军队回都城去,其余的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给边境御敌,一部分直奔周地,切断周地和戎狄的联盟线。
不等秦祁安带着朝廷军队走到都城,边境就已经能压着戎狄狠狠地打,只是要彻底将戎狄打服,让他们继续老老实实地缩着,还是需要下不少苦功夫。
周地与戎狄联盟的联盟线被切断,后又在齐王与秦祁安派去的朝廷军队的联合攻势下,境地越发艰难,没抗太久,周王就顶不住压力,自杀了,周王世子眼见就要兵败,就赶紧投了降,只希望此时投降,较之兵败,境况好些。
……
都城城外,百官皆出,以迎圣驾的归来。
凤驾内,温瑾按耐住心里的焦急,一下又一下地顺着窝在自己怀里的小狐狸的毛,小狐狸被摸得直达呼,它半眯着眼,嘴却不停着,吭哧吭哧地啃果子。
当一路奔波而回略有疲惫的秦祁安看到站在凤驾旁的温瑾,她嘴角微扬,只觉得回家的欢喜灌入心扉,将她一路上的倦意扫去,于是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不少。
带着征伐燕赵的胜利,以及对边境驰援的成功,秦祁安回到都城后,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威望较之以往有了质的飞升。
她不再被臣民们看做是可以被看轻的小崽子皇帝,而是一个能撑起自己天下的少年天子。
太极殿内,秦祁安和温瑾两人一边商量着处理奏折上的事情,一边讨论郑王谋逆的事。
郑王之所以能号召这么多小藩王为他效劳,不过是因为当年在秦祁安还未出现人前时,他曾是离大秦皇位最合法合礼的继承者。
先帝荒唐的那些年,郑王作为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打着贤王的名头,以及最合法礼继承下一任皇位的身份,可是吸引了不少势力较小的藩王以及一些有所抱负名士的追随。
可如今天子之位在秦祁安身上,秦祁安又把位子做的越来越稳。除了那些想要一条心和郑王走到黑的藩王,有些藩王或许早在郑王没能当天子时,就变了心。
如今天下渐渐安定,燕、赵、周三地也陆续被朝廷收回,只要边境再安稳下来,朝廷就会加派大军来对付郑、章两地。
章地的人难以越过夙山而来,可朝廷的军队也难以越过夙山而去,所以朝廷下一步就是肯定要针对郑地,最后才会去收拾章地。
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下安稳、天子稳坐钓鱼台已经成为必不可挡的趋势,相信一些跟随郑王谋乱的藩王们也能看出天下形势,只是他们缺少一个向天子投诚的机会。
秦祁安和温瑾认为攻打郑地,不需要把依附他的藩王都看做敌人,只要把郑王这条大鱼收拾了,那些小鱼就会乖乖的。
把那些人全部灭掉,不仅会费时间,还废力。
于是秦祁安再往郑地加派人马的同时,还给主将叶泽带去密令,让他想办法瓦解郑地与各藩王之间的联盟,给他们投诚的机会,让他们拿着郑王的人头做“投名状”。
……
秋日落叶纷飞之际,皇宫却有一件大事发生,折腾了小半月才安静下来。
确实安静了下来,少了不少人,怎么可能不安静下来。
秦祁安见天下安稳下来,除了战乱的地方,其他地方没什么大事,且日期将至,便按照国师当时的说法,开始把住在皇宫好几年,花了她不少银子的那些所谓的七十二妃打包都送回家去,让她们再行婚嫁。
毕竟做了那么长时间的邻居,秦祁安还给她们每人一笔银子作为她们以后婚嫁的贺礼。
看着空下来的皇宫,秦祁安心里一直拉着的一根弦终于松了下来,再也没了那种莫名的心虚感。
放“后妃”出宫这件事在朝廷上掀起了一个小波澜,可当时天子与国师便已经商定了这件事,再加上天子此时的权势,以及天子却确实对那些人不感兴趣,即使有些人心存幻想,除了发出一点点不赞成的声音,他们也干不了什么,阻止不了。
※※※※※※※※※※※※※※※※※※※※
小剧场:
秦祁安:呜呜呜。
秦祁珏:先别哭,我还有气,还能再抢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