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再添一把火(1/2)
原本他还想着,即便不顾脸面,也要多占几分利,可如今王远分文不取,他反倒有些不乐意了。
若王远毫无利益可得,日后还能尽心尽力办事吗?
“朕富有四海,岂会夺臣子之财?如此行径,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朕?”
王远一愣,瞬间明白了嘉靖皇帝的心思,试探着问道:“那不如微臣将银行作价一万两银子,卖给陛下?”
嘉靖皇帝摆了摆手,说道:“朕说了不夺你财!这银号还是算你名下,但朕要入股,就一万两银子。朕拿七成股份,给你留三成。”
这下王远是真的惊讶了,没想到嘉靖皇帝竟愿意让出三成利益。
一旁伺候的黄锦也愣住了,跟随皇帝多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家主子主动让出这么多利益。
“陛下,微臣怎敢与天子做交易?此事若传扬出去,定会引起天下士林轰动!”王远连忙推辞。
“那你便再兼一个正四品的少府令!更何况朕允的事情,谁敢置喙?”嘉靖皇帝一锤定音。
见皇帝如此坚持,王远也不再拒绝,立刻叩首谢恩:“是!微臣愧领陛下隆恩!只是恳请陛下为银行题名,改为‘大明皇家银行’,如此方能彰显皇家威严。”
嘉靖皇帝一听这个名称,眼前顿时一亮,心中十分满意,也未计较为何不让他亲自改名之事:
“准了!明日朕便让工部送去题好字的牌匾。还有其他事吗?”
“微臣再无其他事,这便告退了!”
待王远离去后,嘉靖皇帝仍沉浸在兴奋之中。
五千万两银子,这是他在位数十年来从未见过的巨额财富。
虽说大明一年赋税数额与此相当,但那些赋税多为粮食、布帛等物,并非现银,且大多存于各地太平仓,便于就地调配。
而他的内帑,因多年来修建宫殿耗费巨大,从未超过三百万两。
如今一想到即将坐拥如此巨财,嘉靖皇帝便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
因银号收归皇庄,内廷即刻遣人主持与朝廷的事务交接。
不过日常运营仍牢牢掌控在王远手中,嘉靖皇帝深悉太监贪墨成性,怎会放心让他们久留这等油水丰厚之地?
是以只令其负责与朝廷的对接事宜,具体经营一概由王远调配人手操持。
让王远没有料到的是,前来主持大局的,竟是他的老相识——陈矩。
得了王远授意,陈矩身着崭新的司礼监官服,带着两名小太监,径直来到固安伯陈景行的府邸。
这陈府门前石狮巍峨,朱漆大门上铜钉锃亮,门房见是内廷来人,不敢怠慢,一路小跑着进去通报。
片刻后,固安伯身着便服,快步迎了出来。
“固安伯金安!”陈矩满脸堆笑,一揖到底:
“我大明皇家银行新张,小人特来拜会。听闻伯爷近日手头紧?只要您开口,额度、利息都好商量。”
固安伯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暗喜,这不正是雪中送炭吗?
可老谋深算的他,一听到“皇家银行”的名头,不由得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这不是王祭酒的产业吗?何时成皇家的了?莫不成陛下也开起钱庄来了?”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以嘉靖皇帝爱财如命的性子,十有八九是强行收归己有了。
想到要和皇帝做生意,他下意识地连连摆手:“老夫不缺钱,更不借什么高利贷。”
陈矩早有应对之策,不慌不忙地按计划说道:“既然伯爷无需,小人便去忠勤伯府上碰碰运气,听说他正为银子发愁,说不定有生意可做......”
“慢着!”固安伯眼神一凛,一把拉住陈矩的衣袖:
“你且细细说说,这皇家银行到底是怎么个章程?里面可有什么弯弯绕绕?”
陈矩心中暗喜,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恭敬的神情:
“这皇家银行是少府令王远主持的,是朝廷新设的官办机构,正经八百的衙门!
专为百姓解燃眉之急,既能提供贷款,也可代为保管钱财。放贷收取些许利息,存钱反倒还能生利。
它的前身正是王祭酒的银号,如今经过改制,生意愈发兴隆,京城上下都赞不绝口。
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升斗小民,都夸这是便民利民的好买卖。”
“说白了就是借钱收利息?”固安伯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陈矩:
“这利息高不高?别到时候利滚利,把老夫的家底都吞了!”
“瞧您说的,伯爷!”陈矩连忙赔笑:“平常人月息五厘,借一万两银子,每月还五十两。
不过王祭酒特意关照,给伯爷您三厘的优待,贷款额度也放宽。伯爷您身份尊贵,这点薄面还是有的!”
固安伯心动不已,可多年在官场摸爬滚打,让他依旧保持着谨慎:
“哪有这等好事?你们就不怕有人借钱不还?到时候拿什么法子讨债?”
“伯爷说笑了!”陈矩神情严肃起来,胸脯一挺:
“这可是皇家产业,背后是陛下的威严!谁敢拖欠皇银?再说借贷都要抵押物,房契田契、珠宝玉器都行。
要是还不上钱,抵押物自然归银行抵债。我们还有专门的法务衙役,按大明律例办事,绝不含糊!”
这番话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暗藏玄机,可固安伯此时满心都是筹钱的事,并未深想。
他最近正为炒房的本金焦头烂额,甚至都动了向女婿裕王借钱的念头。
当下一拍大腿:“那老夫先借个五万两试试!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有半点差错,休怪老夫不客气!”
“痛快!伯爷是贵客,今日就能放款!”陈矩笑容满面地应道,随即从袖中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书:
“您只需在这契约上签个字,盖上您的私印,银子即刻送到府上。”
…
与此同时,王远乘坐着八抬大轿,浩浩荡荡地来到成国公府。
府门口的守卫一见是国子监祭酒的仪仗,急忙入内通报。片刻后,成国公朱希忠亲自迎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