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370章 再添一把火

第370章 再添一把火(2/2)

目录

“见过国公爷!”王远笑着行礼:

“小子之前送您的房子,可还合心意?当初说要送您两套,您还推辞呢!现在后悔了吧?”

成国公苦笑着摇头,想起往事,不禁感慨:

“贤侄与我儿交好,就别这么生分了。若不嫌弃,喊我一声朱伯父。

你这房子确实不错,老夫也没想到,短短时间价格竟翻了两番。

当初若不是怕陛下猜忌,早就收下了。对了,你今日过来,是有事情相求?还是给伯父我送发财的路子?”

“朱伯父好眼力!小侄听说您最近也在涉足房业?”王远笑着问道,眼神中带着几分狡黠。

成国公倒也不隐瞒,直接点头:“的确,这房价一天一个样,老夫没忍住,买了几套。

说起来,还得多谢贤侄,指点的盐政生意虽能赚大钱,但回本太慢。

这不,想靠买卖房子周转一下。只是投入有限,赚得不过是蝇头小利。”

王远听了,尴尬地笑了笑。的确,正是因为自己推行新政,才导致京城权贵们短期内资金紧张。

他当即说道:“伯父,今日我便是为这事来的。我们大明皇家银行,可以给您提供二十万两的无息贷款。您只需在约定期限内归还本金,分文利息都不要。”

“二十万两?无息贷款?这是什么章程?”成国公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警惕地看着王远递来的文书:

“天下哪有这等好事?贤侄,你可别诓骗伯父,是不是有什么附加条件?”

王远连忙解释:“就是银行借给您二十万两银子,两三年内不用还利息,只要在期限内还上本金就行。

这笔钱您可以随意使用,炒房也好,做生意也罢。伯父您乃勋贵之首,德高望重,小侄哪敢算计您?”

“就签个字就能拿二十万两?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成国公将文书翻来覆去地查看,还不时用手指轻轻摩挲纸张,仿佛要从上面摸出什么破绽:

“贤侄,你可得跟伯父说实话,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盘算?”

王远哭笑不得:“伯父,给您这笔钱,主要是想请您继续把房价炒高。

当初咱们说好了一起操盘,结果您就买了几套房,对市场影响有限。您放心,在炒房过程中赚到的钱,都归您。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您最后炒亏了,这二十万两本金必须还。现在这银行是陛下的产业,您要是欠了皇银......”

王远故意拖长了声音,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

成国公脸色凝重地点点头:“行!”

说罢,便拿起一旁的狼毫,在文书上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又郑重其事地盖上了成国公府的大印。

王远心中暗笑,成国公竟然看都不看条款就签字,看来是时候给他上一课了。

这二十万两无息贷款虽不要利息,但抵押条款早就在文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万一成国公炒房赔了,他名下的田庄、店铺等产业,都将作为抵押物归银行所有,银行的本金自然不会有损失。

王远离开后,成国公立刻将自己派系的二三十位勋贵,都召集过来。

一时间,成国公府内车水马龙,各路国公侯爷纷纷赶来。

待众人到齐,成国公站在正厅中央,目光扫视全场,朗声道:

“你们都听说了吧,王祭酒搞的那个学宫房,如今房价涨得厉害。本国公打算多买些房子,大赚一笔!”

众人听了一脸茫然,泰宁侯率先没好气地说道:

“国公爷,学宫房是不错,可现在都涨到一万一千两了,这会儿入手是不是晚了?

再说,您大张旗鼓把我们叫来,就为这事?咱们兄弟间,有话不能提前捎个信?”

泰宁侯祖上也曾做过勋贵首领,因此并不太畏惧成国公,说话也直来直去。

成国公不以为意,淡淡一笑:“我知道你们有些人也买了房子。现在我出一万三千两银子,有多少我收多少!”

“什么?又涨两千两?”众人一片哗然,几个勋贵脸色瞬间变了。

有人开始窃窃私语,盘算着自己手中的房子该如何处置。泰宁侯又急道:

“老国公,您别捣乱啊!我们手里没多少闲钱,正四处想办法借钱呢。您这一抬价,我们还怎么买?难道看着您吃肉,我们连汤都喝不上?”

成国公冷笑一声:“我可管不了那么多,再等下去,房价又涨了,我岂不是亏大了?

我刚从皇家银行借到二十万两银子,正准备大干一场!这可是无息贷款,天底下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

“什么?国公爷,您从哪儿借到二十万两银子?”众人齐声惊呼,脸上满是震惊与羡慕。

成国公一脸得意,胸脯都挺得更高了:“陛下不是把王祭酒的银行收了吗?现在叫大明皇家银行,就能借钱。

我这二十万两不仅不要利息,三年内还清本金就行。

这么划算的事儿,我当然得借。就算赚不到钱,把本金还上也不亏。

说不定还能落个,支持皇家产业的好名声!”

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理,纷纷开始盘算起来。

有人眼神炽热,已经在心里估算着能借到多少钱;有人眉头紧皱,担忧其中有诈。

现场议论纷纷,气氛愈发热烈。

“都别急!”成国公抬手示意,待众人安静下来,他继续说道:

“叫你们来,还有件大事商量。咱们得一起把房价抬高,等涨到高位再一起抛售。

不然各自为战,引起市场波动,谁都赚不到钱。到时候房价暴跌,大家都得赔得血本无归!”

“国公爷说得对!那这房价能涨到多少?总要有个谱儿,咱们也好心里有数。”泰宁侯也出声问道。

成国公捋了捋胡须,胸有成竹地说:“依我看,最高能涨到三万两,最低也能到两万两!现在朝廷支持,富商们抢着买,咱们再添把火,还怕涨不上去?”

众人纷纷点头,各位勋贵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正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口袋。

殊不知,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一场巨大的危机也在慢慢逼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