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神秘的供货商(1/2)
招募厨师的工作告一段落,沈清欢转而关注起食材供应问题。
有了叶青这样手艺精湛的主厨,食材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曹安,按照叶师傅提供的名单,我打算亲自去拜访这些供应商。”
沈清欢将叶青列出的几家知名食材行名单递给曹安。
“小姐,不如让我去吧。”曹安接过名单,略显担忧。
“不必,这事我亲自处理更妥当。”沈清欢摇头,“雅宴轩即将开业,食材供应是根本,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次日清晨,沈清欢带着曹安出发了。第一站是东市王家肉铺,这是京城最大的肉类供应商,生意兴隆。
王家肉铺的老板王德贵是个四十多岁的胖男人,看到沈清欢上门,忙不迭地迎接。
“沈小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王德贵热情地说。
“王老板客气了。”沈清欢直入主题,“听说王家的肉品质量上乘,我想与贵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我的雅宴轩提供肉类食材。”
王德贵的笑容突然僵住了,他挠挠头:“沈小姐,实不相瞒,我这铺子的货已经被几家大酒楼预订一空了。”
“价格可以商量。”沈清欢提出。
“不是价格问题啊。”王德贵摇头,“我们和江家的酒楼签了长期合约,不能再接其他订单了。”
听到江家,沈清欢暗道一声果然。她礼貌地告辞,前往下一家。
西市李记蔬果行,老板李满仓听说沈清欢的来意,面露难色:“沈小姐,您来晚了。
上个月林家的人来签了独家供应协议,我不能再给别家供货。”
同样的情况在接下来的三家供应商那里重演。
北市陈家海货行老板陈海声称他的海货已被几家大酒楼包圆;南市张记干货铺老板张富贵说他们现在只接受大额订单;就连城南郊外的吴记农场,农场主吴长春也推说今年作物歉收,无法新增客户。
午后,沈清欢拖着疲惫的身体与曹安走在返回的路上。
“看来江家和林家早有准备,把京城主要的食材供应都控制住了。”
沈清欢叹了口气。
“小姐,或许我们可以从外地运输食材?”曹安建议道。
“路途遥远,新鲜度会大打折扣。”沈清欢思索着,“而且时间紧迫,雅宴轩两周后就要开业了。”
正说着,两人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准备抄近路回去。
这条小巷位于城西一隅,平日人烟稀少。沈清欢无意间发现巷子深处有几家不起眼的小店,门前挂着简陋的布幌。
“那是什么店铺?”沈清欢好奇地问。
“看上去像是些小贩的摊位。”曹安回答。
沈清欢走近一看,发现第一家是个蔬菜摊,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瘦削男子,正在整理摊位上的蔬菜。
令沈清欢惊讶的是,这些蔬菜虽然不多,却格外新鲜,颜色鲜亮,形态饱满。
“这位老板,你的菜看起来很新鲜啊。”沈清欢走上前询问。
瘦削男子抬头看了看沈清欢,笑道:“都是今早刚从自家地里摘的,姑娘要买些什么?”
“你是自己种的菜?”沈清欢惊讶地问。
“正是。”男子自我介绍道,“我是程二,城外有几亩地,种的菜不多,但都是自己亲手照料的,不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催熟。”
沈清欢拿起一颗青菜,仔细端详,质量确实上乘。
这时,旁边一家小铺的老板走了过来,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
“程二的菜在咱们这一带可是出了名的好。”老者对沈清欢说道,“我是马老三,专卖腌制品和香料。
姑娘若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我的货。”
沈清欢随马老三来到他的小铺,店内各种腌菜、干货和香料整齐摆放,虽然店面简陋,但物品品相极佳。
“这些都是你自己制作的?”沈清欢问道。
“大部分是。”马老三点头,“有些稀罕的香料是从南方朋友那里进的货。
我在这条巷子里开了三十年店了,客人虽然不多,但都是常客。”
沈清欢又走访了巷子里的几家小店,分别是肉铺老板刘满堂、水产摊主钱水生和杂粮铺老板赵德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